祭祀源由祖先(公媽)

  根據文獻記載,華夏民族自周朝起即有祭祖的習慣,此一習慣在民間盛行,則是起於丁蘭刻木。祭祀、供奉祖先的靈魂,是基於死去的祖先靈魂仍然存在,依然會影響到現世,並且對子孫的生存狀態有所影響。俗話說:「吃菓子拜樹頭、飲泉水思源頭」。拜拜是心靈的崇敬,尤其是祭拜祖先有慎終追遠的寓意,對家庭或對孩子都有積極與正面的影響。凡尊重長輩,按時祭拜祖先的人,因為具備良好的家教和身教,其所養育的孩子大底本性善良,懂得孝順父母,不易變壞。 

 

  祭拜祖先是非常有意思的事,當我們對神明有所祈求時,倘若如願的話,通常是要還願的;但祭拜祖先,不論祈求什麼,只要誠心誠意,祖先都會加以保佑,如願後也不須還願。

 

祭祀時機:

  平日的初一、十五即可祭祀祖先,但是現代人大多工作忙碌,在空閒時間不多的情況下,春節、元宵節、清明節、端午節、中元節、中秋節、重陽節、冬至、除夕等這幾個重大節日,與已往生的父母親的忌日與冥誔都一定要祭祀祖先。

  習慣上祭祀祖先是在中午前祭拜,因為要等祖先吃過後,子孫才能開始吃中飯,所以一般都是在吃午飯以前就要拜好。但是只有除夕日這天比較特別,除夕這天是在傍晚日落前開始祭拜,一般是在下午四點左右開始。

 

中央研究院兼任研究助理 楊一樂 編審

arrow
arrow

    拜門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